现代钢铁生产技术特点使其具有较强规模效应,这意味着钢铁公司需耗费巨资购置设备装置建立生产系统,由此导致固定资本摊销折旧在总费用中比例较高。在正常合意的市场环境下,这方面特点使得钢铁公司具有单位产出平均成本随产出规模扩大而降低的优势,有利于公司通过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因而在市场需求较快增长环境下公司具有较强扩张冲动。然而在需求逆向变化与产能过剩条件下,通过销售产物补偿巨大分摊成本的客观需要,也会导致公司调减产量面临特殊困难,使得一个理性决策公司可能不得不接受远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形成钢铁行业似乎更愿降价竞争与不计亏损的市场表象。
除了巨大摊销成本制约作用外,钢铁厂的炼铁高炉如果焖炉停炉需要额外支付巨大成本,进一步增加钢企调减产量的经济困难。长流程综合钢铁厂生产能力由炼铁高炉与炼钢转炉等关键设备能力决定,高炉一旦建成点火投入生产便不能随意关闭,否则重新点火不仅要耗费大量能源和材料,而且可能损害高炉内部结构。因而在市场需求下降时,通过焖炉停炉调减产量在技术上虽有可能,但是要支付巨大经济代价,以至于通常不被钢铁公司决策者作为常规调节手段考虑。依据业内人士介绍情况,几百立方米较小规格高炉停炉一次需支付好几百万元成本,体积1000-2000立方米较大高炉一次性焖炉成本超过千万元,大型高炉焖炉或熄火停产要支付更高代价。
除上述技术与成本因素外,政府保护措施妨碍公司退出从体制扭曲角度妨碍调减数量。在行业面临周期性与结构性产能过剩形势下,受市场竞争规律与优胜劣汰机制作用,部分低效公司退出是调节产能过剩的实现方式之一。市场倒逼公司退出是对产量和产能的双重调整,当然也是阵痛较大的调整手段。在现实生活中,地方政府考虑钢铁公司就业、税收、增长效应,采用各种方法对需要退出公司加以保护延缓退出,形成所谓“僵尸公司”。另外一些大型国有公司集团,出于种种原因也可能对所属本应退出公司提供保护。上述政策因素进一步增加数量调整困难。
在数量调节受到较多限制场合,价格调整就会来得更加猛烈,构成近年深度调整背景下钢铁行业价格降幅较大而产量降幅较小特点的产业经济学根源。因而从经济分析逻辑看,钢铁业在近年调整期价格降幅较大,并非由于钢企天然乐意价格竞争,也不完全由于行业市场集中度太低,而是与行业技术与成本结构等特征属性制约市场调整规律的作用方式有关,与转型期体制扭曲因素妨碍不可持续钢铁公司正常退出有关。市场价格水平与产能利用率双双大幅下降,导致钢铁公司利润大幅缩水甚至出现巨额亏损。
不过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价格具有供求调节功能,价格下降本身是对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现实调节手段。虽然价格下降对公司和行业都是一个痛苦过程,然而它提供了化解治理供求失衡的一剂苦药。一是调减钢铁公司当期投资,控制未来产能增量扩张。二是倒逼高杠杆与低效率公司退出,边际调减和整合产能存量。叁是“奖对罚错”优胜劣汰,激励公司在动态演化中学习改进以提升决策效率,在长期对过度投资形成一种自发而积极的平衡力量。由此可见,目前钢铁困难形势从失衡调整角度看具有合规律性,钢铁政策应“找准病灶,对症下药”,围绕更好上述市场调整规律发挥作用设计选择具体内容。
叁、钢铁业结构性改革政策
我国钢铁业过去几十年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基于对钢铁业经济特征属性与中国现实经济条件分析,可推测钢铁业未来10-20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进入全面崛起新境界,当下我国钢铁业正处于从世纪初数量扩张主导全球转向全面提升崛起的过渡调整期。鉴于钢铁业重要地位及其在调整期典型表现,政府高度重视钢铁业现实问题,近年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结构性改革与调整政策并取得初步积极成效,下一步需坚持现行政策的改革调整正确取向,围绕更好助推市场调整规律平顺发挥作用目标加以充实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