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具有较强顺周期特征并面临增长结构转折的钢铁行业面临特殊困难形势。需求增长失速派生严重产能过剩,价格与利润大幅下降显示经营环境恶化,负债率高企与少数公司违约破产,大量“僵尸公司”在市场生死线边缘徘徊,钢铁作为“两高一资”行业持续面临绿色环保压力。就外部而言,我国钢铁出口较快增长面临贸易摩擦频次上升与国际钢铁对话施压。一段时期以来,钢铁业成为一个负面消息不断的“问题行业”。
然而转换视角观察,我国钢铁业当下严峻形势也折射其历史性机遇。目前钢铁内外环境特点是中国钢铁发展驱动世界新一轮钢铁产业转移的阶段性产物,是中国钢铁从体量扩张转向全面崛起调整期的必经历练。调整期钢铁政策应以市场化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推进转型升级,政策内容应力求符合钢铁业经济特征属性与调整规律,有效化解早先积累失衡因素并培育全面崛起力量。对外积极利用国际对话管理大国竞合关系,推进世界钢铁产业转移与钢铁贸易依存度趋势性回升。本文侧重分析钢铁业国内形势成因与应对政策。
一、近年钢铁形势与政策特点
目前我国钢铁业国内形势与政策呈现以下几方面相互联系特点。一是随着宏观经济增速趋缓钢铁市场需求走低与产量增速下降,早先景气扩张阶段高速产能扩张面临有效需求不足与相对过剩压力。新世纪初年钢铁产能高速扩张,2009年虽回落至低位,但是大规模刺激政策推动出现2010-2012年新一轮投资较快增长。近年钢铁需求与产量增长双双下降,产能利用率从2007年86%下降到到2012年72%与2015年67%,显示产能过剩加剧。
二是在产能过剩环境下钢铁价格大幅走低。例如螺纹钢和中厚板价格从2008年4月峰值到2016年初低谷降幅在7成上下,把四万亿刺激后2011年上半年较高价位与2016年初降幅也超过6成。不同钢材品种价格降幅及近年相对高点位置有所不同,但是峰值与2016年初低谷比较也有近六成跌幅。2016年初由于少数城市房地产异动推升短期需求,钢铁市场出现短期价格反弹行情,但是从5月前后开始再次走低。
叁是伴随市场需求疲软,钢铁公司利润水平与行业投资增速大幅下降。数据显示,大中型钢铁公司利润从2007年1600多亿元峰值水平,一路下降到2012年接近零值与2015年600多亿元行业亏损罕见情况。钢铁行业名义与实际投资在2013年出现接近零增长后,2014与2015年连续两年负增长。
四是钢铁成为政府经济调控与结构性改革政策的重要行业对象。目前钢铁政策重点内容包括:严格限制钢铁业投资控制新增产能;顶层设计制定去产能工作方针和计划,2016年计划减少钢铁产能4500万吨,从2016年开始5年内计划减少1.0-1.5亿吨钢铁产能;做好钢铁公司退出的职工安置工作,包括政府设立1000亿元结构调整基金为公司退出去产能与职工福利提供资助保障;鼓励公司兼并重组并提高行业集中度。
二、形势成因与调整逻辑
目前我国钢铁形势出现上述特点,既受到国民经济从早先景气扩张进入深度调整期的宏观环境变化影响,也与钢铁行业成本结构与政策环境等方面具体属性特征对产量与产能调节产生特殊制约作用有关,需要在透彻分析问题成因基础上设计应对政策。
产能过剩是景气扩张期公司过于乐观预期和投资与后续需求变化不一致的产物。新世纪初年我国经济超预期追赶伴随钢铁投资高增长,近年对扩张期累积失衡因素调整派生宏观经济增速与钢铁需求回落,早先过于乐观预期与投资决策在需求疲软形势下表现为产能过剩压力。宏观经济周期涨落会产生跨部门影响,因而调整困难不仅存在于钢铁部门。近年我国绝大部分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与物价指数都不同程度下降,显示与宏观经济涨落节奏相联系的需求变动,是包括钢铁在内诸多工业制造部门当下经营困难的共性根源。
然而钢铁行业价格降幅更大这个基本事实,无法仅从外部环境变动上解释,而是与钢铁业技术工艺与成本结构特点导致在供求失衡环境下数量调节特殊困难有关。市场机制对供大于求失衡通常从价格与数量两个方面加以调节。就数量调节而言,产量与产能调整是公司应对周期性与结构性供求失衡的基本方法。假定没有固定投入和成本,或固定投入可在无摩擦状态下快速变现从而摆脱沉没成本牵制,公司在需求相对和绝对收缩时可灵活减少产量与产能,那么失衡调整不一定伴随价格剧烈下降,甚至在逻辑分析意义上可能存在不阵痛调减过程。
但是真实世界里公司调减数量通常要支付代价伴随阵痛。越是在数量调减面临较大成本制约的行业,供大于求就必然通过更大幅度价格下降实现调整规律要求,这时公司从两害相权取其轻角度考虑则不得吞下亏损经营的苦果。观察不同行业技术与成本结构特点,有助于理解供大于求环境下现实调整的路径特点。钢铁业由于多方面特点调减数量特别困难,因而价格降幅和亏损程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