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钢铁行业发展的几个方向

  近日,武钢与宝钢集团确定重组,给正处于去产能的钢铁行业打开新的篇章。那么,在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上,未来钢铁行业将向哪些方向发展?

  

  去年,在工信部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2015年修订)(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25年,前十家钢铁公司(集团)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叁五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公司集团,以及一批区域市场、细分市场的领先公司。”

  本月26日,上市公司武钢股份(2.760, 0.00, 0.00%)与宝钢股份(4.900, 0.00, 0.00%)同时发布公告表示,二者正筹划战略重组事宜,并于27日起同时停牌。从体量规模上看,宝钢和武钢都体量巨大。根据世界钢铁协会(WSA)于5月下旬发布的《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16》,宝钢以2015年年产粗钢3493.8万吨位列全球十大钢企第5名。2015年,武钢以粗钢产量2577.6万吨位列中国十大钢企第6位。按照产量计算,新的公司将至少具备6000万吨的年粗钢生产能力,变成中国第1、世界第2的超级巨无霸,行业集中度也将得到提高。

  据了解,武钢、宝钢早年进行的兼并重组项目还没消化完,包袱还很沉重,而钢铁行业的首要任务是去产能。短期内,钢铁行业这种大型兼并重组可能不会发生。而对于兼并重组的问题,应考虑当前公司是否适合兼并,如果说兼并后对未来公司发展不利,或可适当考虑破产或者转型。

  

  曾有段子说,全世界钢铁产量排名,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叁。当然,钢铁去产能的同时,河北也是首当其冲。根据2016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期间,河北省累计压减炼铁产能3391万吨、炼钢4106万吨。而河北省十叁五期间将压减炼铁产能4989万吨。并且提出到“十叁五”末形成以河钢和首钢两大集团为龙头、3家地方集团为重点、10家左右特色公司为支撑的“2310”新格局,钢铁公司由109家减少到60家左右。

  当然,减法要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进行,那么我们经常所说的“僵尸公司”便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环。什么是“僵尸公司”?僵尸公司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公司。僵尸公司不同于因问题资产陷入困境的问题公司,能很快起死回生,僵尸公司的特点是“吸血”的长期性、依赖性,而放弃对僵尸公司的救助,社会局面可能更糟,因此具有绑架勒索性的特征。

  目前,国内房地产“去库存”,钢铁、水泥等过剩产业“去产能”,在内需减弱的同时,钢材价格也经历过久跌大涨,但整体来看,受到长期低利润运行,部分国企其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有些甚至就是靠国家补贴来维持,自身已无创造价值的能力,但就是仍在等待政府的“补救”。就此,笔者认为,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下,必须如壮士断腕般去产能,虽然短期痛楚,但长远来看,有利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

  

  近日消息称,承钢、宣钢要搬迁到沿海;邯郸冀南(金鼎文丰等几家钢厂)、太行(明芳等6家钢厂)拆迁入园;唐山渤海钢铁要搬迁到沿海;济钢要搬迁,建设日照精品钢基地等。部分钢企将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并且坚持将去产能与优布局相结合,通过整合重组、优化布局、境外转移,解决钢铁产业集中度低、区域布局不合理问题。按照减量替代的原则,推动环境敏感地区和环京津地区产能有序退出,鼓励引导钢铁产能向沿海临港地区转移或退城进园。“十叁五”期间,张家口、保定、廊坊钢铁产能全部退出,秦皇岛、承德原则上按照50%的比例退出,其他城市和城市周边的钢厂也要逐步退出或退城进园、向沿海搬迁。

  

  在转的问题上,一是公司的转型升级,二是部分钢企的债转股。在转型方面,河北省鼓励公司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钢铁工艺装备技术升级、产物质量上档次、节能环保上水平,努力实现钢铁产物细分化、精品化、高端化,争取更多钢铁公司纳入国家级高新技术公司目录;培育壮大建筑用钢结构、金属制品等耗钢产业,积极发展钢材加工配送等非钢产业。那么,什么是债转股?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公司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管理公司与公司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来的还本付息就转变为按股分红。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成为公司阶段性持股的股东股,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务决策,但不参与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在公司经济状况好转以后,通过上市、转让或公司回购形式回收这笔资金。说白了,就是将债务繁多的公司用金融手段包裹起来,将其投到股市当中,暂时将资金问题化解,待公司好转后,再通过几种形式将资金回收。

  总之,在缓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国家仍会加大对钢铁行业的管控,而公司也应针对自身情况“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